网络公关,网站app小程序开发推广,抖音seo,网站seo

舆情处置失败案例汇总(成功处置舆情)

网络尖刀1442022-10-2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舆情处置失败案例汇总,以及成功处置舆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大连理工的学生被撞身亡,系该校教师所为,他为什么这么做?

大连理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我校凌水主校区南门附近有朋路转弯处,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一名学生身亡。学校对该同学的不幸身亡深感悲痛。涉事司机为我校教师,事发当日为雨雪天气,道路积雪结冰,警方已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学校将依法依规、全力配合警方和家属做好后续工作。学校对死者父母及亲属表示深切慰问,愿逝者安息”。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事故中不幸身亡的是一位女生,名叫王某霖,出生于1996年,身故时年仅24岁,是大连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名研二学生。

涉事司机为邹某岩,是大连理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车祸发生后,我是从在大连的同学那里知道的,觉得很震惊,也很可惜。”1月2日下午,王某霖的同学张敏敏(化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和王某霖是大连理工本科时的同班同学,彼此的寝室相邻,“当时她就住在我的隔壁。”张敏敏说。

据张敏敏介绍,她们是2015年9月进入大连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本科的,学的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直到2019年7月本科毕业。

在张敏敏的印象中,王某霖一直非常优秀,她记得,在2017年11月-12月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当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有13支队伍参加“聚焦十九大,筑梦青春路”的实践活动。彼时,张敏敏和王某霖所在的团队获得了一等奖。

“她做事非常认真,而且很有耐心,朋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她都很乐意帮忙开导。”张敏敏说,王某霖的性格特别开朗,大家对她的评价非常高,知道王某霖车祸去世后,很多朋友都发文悼念她。

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科时,张敏敏在学院担任学生干部,而王某霖在校学生会体育部担任部长,“我在学院做学生工作,忙不过来时,她都会主动帮忙。”张敏敏说。

在张敏敏眼中,王某霖是个阳光女孩,喜欢运动,“她很喜欢篮球、喜欢看比赛,也喜欢体育部的氛围。”

日常涉警舆情对处置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knowlesys舆情认为:涉警舆情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错误:

存在“呆板性”认识。工作中,部分民警对涉警舆情敏感性不强,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对舆情的作用、影响力缺乏足够性重视,片面地认为公安机关的主业是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单单是网络的几次发帖、回应,其影响力微乎其微。因此,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反应迟缓,疏于引导,最终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贻误了舆情应对的最佳时机,导致了涉警舆情的迅速扩散蔓延,给下步的处置工作带来被动。

2. 一贯“机械式”应对。对于涉警舆情,一些警种和部门应对的方法过于简单,应对能力不强,对网络等媒体发布的消息,一贯采取“捂、盖、瞒”的消极应对方式,而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的猜疑心理,甚至将公众推向了对立面。同时,在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上,也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躲避或者拒绝媒体采访现象普遍存在。而涉警舆情发生后,使得相关信息媒体无法求证,只有偏听偏信当事人、受害人一方的说法,导致新闻报道不全面、不客观、不真实,最终原本简单的事件变得不简单,容易的问题变得不容易。

3. 存在“盲目性”解释。涉警舆情发生后,一些公安机关没有对事态进行分析评估,没有准确把握民众的心理,而是鉴于舆论危机的影响,盲目对新闻媒体发布一些官方信息,往往因虚而不实、言行不当,引发网民的议论和指责,不利用涉警舆情的引导和处置。而有的公安机关则在引导舆论工作中,态度较为偏激、强硬,非但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更是一度指责媒体的诸多不当,导致涉警舆情“叠加升级”,新闻媒体的批评显的愈发激烈,涉警舆情危机进一步加剧。

4. 协作“肠梗阻”严重。涉警舆情的引导处置,涉及到多个警种、部门,各警种之间的协作配合至关重要。目前,就基层公安机关而言,在舆情引导处置上仍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协作机制,基层所队、机关职能科室之间任务分工不够明确,特别是宣传部门和基层一些执法单位之间的快速联动仍是“短板”,“独角戏”、“各自为阵”现象十分普遍,整体应对涉警舆情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基层公安机关与电视台、报社、网站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还存在问题,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尚未形成。

举经典案例说说舆情危机如何应对?

1、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丰富信息公开形式,把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进程,让谣言止于公开。

2、完善管理体制。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和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和应对。

3、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权力、传媒和知情方面的优势,理性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优势和宣传部门媒体优势,正确地引导舆论,营造网上主流舆论话语权。二是建立"网上统一战线"。

注意事项:

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

重点针对时段时长限制、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加大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擅自上网出版的网络游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营业场所。

涉警舆情 事例分析

也谈涉警舆情危机应对策略及处置方法

吴爱新

编者按:

3月16日,在宜春市首届和谐警媒论坛上,樟树市委常委、樟树市公安局局长吴爱新作了题为《也谈涉警舆情危机应对策略及处置方法》的发言,对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应对处置涉警舆情危机这一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有益的探讨。发言就涉警舆情危机的特点、处置原则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应对处置涉警舆情危机进行了精练的阐述,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引起了与会同行和媒体朋友们的共鸣,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今刊发此文,请有关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在实践中妥善应对处置涉警舆情危机,构建和谐警媒关系。

所谓涉警舆情危机,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可能严重影响警察队伍形象和行政执法环境的事件,如突发事件公众关注危机、公众谣传危机、媒体负面报道危机、网络舆论危机等等。基层公安机关身处执法一线,随时都可能涉及舆情危机,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如何迅速有效应对处置涉警舆情危机成为公安机关迫在眉睫的新课题。尽管不少学者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成果不容置疑,但可以说对警媒关系的理解还处于探索完善的过程中。笔者就涉警舆情危机应对策略与处置方法谈点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应把握四个特点

涉警舆情危机是公安形象的拐点。无论在西方社会还是在我国,“成也媒体、败也媒体”的例子屡见不鲜,对此,党委、政府十分关注重视。上海“闸北事件”造成民警6死4伤,公安机关未被公众同情,反被公众责问,造成被动,充分说明了公安宣传、舆论引导、媒体联系这三件事,正在演变为现实的政治与公共关系,公安机关必须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否则,将处于被动局面。就樟树市来说,2009年发生的“3·10”、“7·28”两起事件,“3·10”事件我们做到事件处理和舆情引导两手抓,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效果良好;“7·28”事件我们忽视了互联网舆情引导,使案件炒成了事件,对樟树公安工作教训深刻。

涉警舆情危机是媒体炒作的热点。新闻媒体是把“双刃剑”,具有公众性强、鼓动性强、影响大等特征,媒体一旦偏听偏信一面之词,报道不全面、不客观,一家媒体刊登,多家媒体转载,必然会将小事炒大,将案件炒成事件,将热点炒成焦点,将焦点炒出爆炸点。2007年至2009年底,网络、报刊等媒体转载报道的贵州“瓮安”、上海“闸北”、云南“躲猫猫”、杭州“70码”事件等一些较为轰动的重大涉警舆情就达30多起,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涉警舆情危机处理是公安机关的弱点。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主要是很多同志还没有经验,尤其是不少地方公安机关领导和很多基层民警认识不到位,在涉警负面舆情处置的观念、态度、方法上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一是“怕”。见到记者能躲则躲,能溜则溜。二是“慌”。面对记者心里没有底,不知如何是好,乱说话,说错话,说无原则的话,缺乏应对常识。三是“捂”。对于一些本已熟知或已了解的事实要么捂着不说,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模棱两可。四是“拖”。对于记者的提问和所提的要求,推诿拖拉,不愿负责,不敢负责。五是“虚”。面对媒体记者的质疑心里有虚,不敢讲实话,不敢讲真话,企图蒙混过关。在这方面,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说了一句经典的话“面对记者假话半句不说,真话不可全说”很有道理。

涉警舆情危机的引起有它的重点。当前,抢新闻成了各类媒介的头等大事,媒体记者抢到了新闻就是抢到了金钱,而媒介则抢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阵地。这些年来,容易引起涉警舆情危机主要有“两大因素”和“三个方面”。“两大因素”:一是暴力犯罪;二是恐怖性事件。“三个方面”:一是执法过错。主要表现为执法失当和瑕疵,侵犯弱势群体个人利益等;二是违法违纪。主要表现为民警因渎职、侵权、失职,引发当事人或涉案人非正常死亡,诉求索赔等;三是执法不公。主要表现为案件当事人双方地位悬殊,涉嫌以强凌弱、以富欺贫,怀疑警方偏袒等。

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应坚持四个原则

英国公共关系专家杰斯特提出处理危机中的媒体关系要遵循“3T”原则,即以我为主发布消息(Tell you own tale);讲清事情的全貌(Tell it all);第一时间对外表态(Tell it fast)。尽管他是针对企业界处理危机而言,但很有借鉴经验。结合公安实际,我认为在处理舆情危机中的原则,可以总结为“四个度”。

态度。一是在思想上要变害怕为不怕。要不逃避、不沉默、不恐惧,按照“反应灵敏、程序简便、流程快捷、反馈及时”的总体要求,准确发布,及时监控、报告、处置。二是在策略上要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闻媒体,对媒体主动介入涉警案(事)件应当做到“疏而不堵”;另一方面,要将舆论引导纳入处置预案中,与处置工作同步研判、同步安排、同步推进。三是在方法上要变删堵为引导。舆情的处置重在引导,在澄清事实真相的同时,要引导网民理性地思维,做到不偏激、不执拗,不跟风,而不是删帖和堵塞言论。

速度。舆情危机发生的过程一般有“四期”:潜伏期、爆发期、后遗期、解决期,专家提出了“黄金4小时”法则。实践证明,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是速度。“7·28”事件发生后,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媒体作出回应,从而致使在互联网上形成炒作。

尺度。一是要坚持领导。必须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严格明确发布信息的内容和范围,将社会舆论议题设置在公安机关确定的范围和主题之内。这个方面,我们在处理“3·10”事件中,就由宣传部门牵头,牢牢掌控宣传主动权。二是要把握节奏。既要站在媒体的角度,充分考虑媒体对信息的需求,并给予适度的满足,尽量实现信息供求的平衡,又要避免发布尺度和节奏不当,造成群众的不理解或过高期待。三是要注意保密。在对媒体的尊重、接纳、满足的同时,在内容及形式方面要掌握适当的范围和限度,特别要对破案思路、侦察方向、技术手段等信息进行保密,防止公安机关在破案,媒体在暴露,使“帮忙”变为“添乱”。

梯度。一是突发事件危机应对。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要本着认真查明事实真相和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与媒体进行合作,立即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开展工作,经过周密的决策之后,由指定专门发言人主动发布消息,通过媒体告知公众发生了什么,公安机关正在做什么。同时,要通过主流媒体对警方进行正面报道,通过专家学者从警方的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让社会能够了解警方的观点,使公众对警察产生理解和认同。二是负面报道危机的应对。对于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涉警负面报道,警方宣传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及时沟通,尽快进行调查处理,同时要主动与新闻媒体进行协调,表明警方态度和处理的决心;对于经调查属实的报道,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树立正面形象;对于经调查不属实的报道,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防止负面炒作。三是网络媒体的传播和危机应对。若互联网上出现涉及公安机关的重大、敏感问题的讨论,公安机关应组建网评员进行反击,发布正确消息,澄清事实,形成一股正面回应的合力。同时,事实调查清楚之后,应迅速与相关网站联系沟通,以公安机关的名义撰文回复,及时解答网民的疑问,引导网上话语方向,使网上炒作迅速降温。 “7.28”事件后期的成功处置经验告诉我们,处理此类危机事件当务之急必须做到:一是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二是确定专门发言人;三是组建网评员队伍。

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应采取四项措施

纵观近几年发生的涉警舆情危机,我们看到的是公安局长、公安民警坍塌的血淋淋的事实,这表明危机时刻考验着公安局长和公安民警。危机很重要的一个类型即突发性事件,因为其快速和猝不及防,往往成为公安局长和公安民警的生死劫。所以,对突发事件的小觑,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小到一次交通违章,大到一起恶性案件,突发性事件迭现,正成为越来越多公安机关领导关注的新领域。在涉警舆情扩散时波涛汹涌,尤其舆论的制造被媒体所掌握时,事件的主角——公安局长、公安民警,有时会变得茫然无措,甚至被媒体绑架和绞杀。如何在媒体围剿时从容解脱?如何引导舆论?如何利用媒体,逢凶化吉?我认为关键要有“四用”:

一要乐用媒体。要牢固树立“媒体就是工作伙伴”的理念,建立与媒体长期相处的机制,不能“现用现交”,不可“厚此薄彼”;要为媒体提供采访便利,包括积极联系采访对象、尽量满足他们的采访要求等。

二要广用媒体。通过形式多样的“警营开放日”活动,搭建警媒沟通平台,构建和谐警媒关系。通过媒体广泛正面宣传,不断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

三要巧用媒体。当前,公安机关在社会舆论中从“强势”转变为“弱势”。因此,我们要在坚持“理性、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基础上,构建和谐警媒关系,赢得媒体理解和支持。

四要善用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要及时向媒体通报情况,做到以我为主、抢占先机、先声夺人,掌握话语主动权,挤压炒作空间,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负面舆情如何处理?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现代社会,任何企业和单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2011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数达到3.4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促使互联网应用空前的繁荣。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网民观点意见的交互性使网络舆情发酵更为容易,影响更为深远。因此,积极的网络舆情处置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可避免的选择。

1.重视互联网。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 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认识网络的深刻影响,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 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 ,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 。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 实透明的信息、开放式的报道、人本化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恐慌,给政府添乱, 而且会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良性互动,产生积极效应。

3.在网络舆情中勇于“抢旗帜”。在舆情频发的今天,要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样的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

4.在舆情应对中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最主要的一条,政府应该具有权威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信息优势,学会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利用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力地引导舆论, 但也要警惕政府的主场优势变成主场劣势,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

5.建立政府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机制,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预测机制和网络舆情发展的干预机制。通过建立预判预警机制,政府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如在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时发现了负面信息,则可以通过报道正面消息冲淡负面信息的影响。

6.建立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因此,设立综合性决策协调机构和常设的办事机构,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以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舆情处置能否起到效用最终还是要取决当事人对事件引起的舆情状况的了解程度。古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对舆情发展掌握足够的信息就无法有效的处置舆情危机。

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利用软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及时准确发现与我的不利或负面信息,了解与我相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起到舆情预警作用,同时为危机舆情处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针对当下舆情危机频发,舆情处置能力缺乏开发的软件。该系统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监视,并识别其中的关键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从而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为正确舆论导向及收集网友意见提供直接支持,帮助当事人优化舆情危机处置。

遭遇负面舆情应该如何处理

就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汇总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对负面舆情,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处置。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流通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

二、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政府公信。在 “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介,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

三、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因社会性,会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评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件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平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对于确是部门失责行为要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四、勇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带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到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需求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民众权益。时下,网络舆论监督、网络问政走热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更加规范化,但无形中也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因此,应对舆论监督,政府不能仅靠事后被动应对,而应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从现实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这样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舆情环境也会风平浪静。

关于舆情处置失败案例汇总和成功处置舆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下方广告位

网友评论

作者信息

网络公关
联系方式vx:yyds1314520ff

«    2024年3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网站分类
搜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文章归档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9442
  • 页面总数:0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6803
  • 评论总数:616
  • 浏览总数:789794
  • Z-BlogPHP
  •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聚合
友情链接
联系我

扫一扫二维码联系们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