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可以选什么案例
品牌危机是指由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而引发的品牌形象受损的风险事件。品牌危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信誉,还可能导致企业的业绩下滑,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避免品牌危机的发生,提高品牌危机应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2018年天猫双11翻车事件为案例,从成因及对策分析品牌危机的发生及处理方法,供读者参考。
1. 案例分析
2018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购物狂欢。然而,在快递配送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大量用户的订单无法按时到达。更为严重的是,有用户收到了已经被人拆开、缺少商品的快递包裹。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成为了一场品牌危机。
2. 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因素:从事件后的新闻报道来看,天猫双11快递配送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出在快递公司,而是天猫自身的管理制度失误。由于订单量太大,天猫对快递公司的派单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度,导致了大量订单交给了同一家快递公司,使得该快递公司的配送能力不堪重负,乃至出现拆包现象。
外部环境因素:天猫在双11期间推出的优惠活动过于火爆,导致订单量暴增。同时,今年双11前夕迎来的库存风暴,也催生了大量的“虚假宣传”,这使得用户在双11当天一味抢购,购买力度加大,订单爆炸式增长,导致配送压力加大。
3. 对策分析
应对品牌危机需要及时反应和处理,降低事件对企业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报道和沟通:企业需及时回应媒体和消费者的关切,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正式声明,详细描述事件的具体情况。同时,要积极与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及时沟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弥补损失:在事件的影响下,企业应该积极组织处理问题,及时为用户提供补偿和赔偿,以缓解消费者的烦恼和不满。
3. 改进内部管理:企业应当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视,并对快递配送链条进行深入优化,以提升配送的速度和安全性。
4. 增加供应链弹性:企业可通过加强与供应商和物流方的合作,增加库存储备及预留更多的备用物资,以在订单激增情况下应对配送的突发问题。
综合而言,品牌危机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在应对品牌危机时,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危机管理计划,并及时进行危机处理,以尽量减少品牌损失。